霍桑
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有一部剧目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便是中国台北新剧团的新编京剧《戏里戏外》。
台北新剧团是最早推进两岸京剧文化艺术交流的京剧团体。自从1997年成立以来,出身京剧世家、京剧老生名家李少春之子李宝春就以“新老戏”为品牌,上演了一系列京剧剧目。
李宝春老师认为,所谓“新老戏”就是重新整理包装的经典老戏。无论文戏或武戏,皆取其精华,并加以现代手法的修编,让故事情节更加流畅,极致展现京剧艺术优美细致的一面。大概近二十年前,我曾经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欣赏过由李宝春主演、台北新剧团的“新老戏”剧目《阴阳击鼓骂曹》,当时便对李宝春老师的编导和出色技艺惊叹不已。自此之后,只要台北新剧团来沪演出,我都买票前往表示支持。2020年后,剧团开设酷云剧场,每周在网络上播放剧团过去上演过的京剧剧目或开设现场演出直播,李宝春老师亲自解说导赏,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欣赏到国粹艺术的魅力。
“新老戏”的品牌效应
纵观台北新剧团上演过的以“新老戏”为品牌的剧目,我以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京昆混搭为主的剧目。比如在《京昆戏说长生殿》中,剧团将京剧里的《贵妃醉酒》和《梅妃》、昆曲里的《赐盒定情》和《献髪密誓》重新编排整理,京昆对唱。又比如《赵匡胤》这出剧目,由《斩红袍》《千里送京娘》《斩黄袍》三折合并而成。其中《千里送京娘》源于昆曲,首尾两折《斩红袍》和《斩黄袍》都是久未见于舞台的京剧骨子老戏。京昆混搭一方面让观众有机会深入了解赵匡胤作为一代帝王的传奇人生,另一方面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京昆不分家的戏曲魅力。
第二类是将京剧传统老戏通过重新整理、编导后的新剧目。代表剧目如《断密涧风云》,是将京剧传统梅派剧目《虹霓关》和裘派剧目《断密涧》合并上演,把隋末唐初的名将王伯党作为主角,使他的故事得以完整呈现。又如《曹操与陈宫》,则是将传统剧目《捉放曹》和《白门楼》连演,完整讲述曹操与陈宫的故事。观众有机会通过欣赏这些新剧目,看到历史人物背后的人生抉择,体会到复杂的人性。
第三类是国外经典故事改编的新剧目。比如《弄臣》是改编自威尔第同名歌剧的悲剧京剧作品,该剧将原作时空背景移植至中国虚构朝代,围绕弄臣黎咏德在权贵压迫下保护女儿却酿成悲剧的故事展开,体现小人物在尊严与亲情间的挣扎。又如《魔笛》,将莫扎特创作的著名歌剧用京剧程式化演绎,培养了一批新观众,拉近了和年轻观众的距离。
第四类是新编原创剧目。这类剧目以京剧唱念做打为基础,或融入百老汇式的舞蹈,或舞台布景上用屏风式拉门、壁画式的背景、LED的灯光,或加上创新的音乐编排,将皮黄声腔与交响乐编配相结合,在传统程式化表演中注入现代舞台元素。笔者在文章开头所提的剧目《戏里戏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京剧人的人生启示录
《戏里戏外》由李宝春编剧、导演并领衔主演,由他亲率台北新剧团孔玥慈、李隆显,音乐剧演员林姿吟,影视、舞台剧、相声演员刘士民等主演,融合戏曲声腔与西方乐理编曲配乐,并现场指挥由戏曲乐器、民乐器与西方乐器组成的乐团,打造出京剧演出新形态。
当大幕拉开,借由投屏影像设计,民国初年的北京城内,李宝春饰演的京剧戏班庆成班头牌程孝天教导养女程天慈的前情概要呈现在观众眼前,影像播毕,程孝天与程天慈在台上合演《打渔杀家》片段,展现了戏班伶人风采,点出父女情感的核心主题。
《戏里戏外》上半场剧情聚焦在彼时强权压制下戏班生活的困境,面对花花世界,戏子伶人何去何从。到高潮部分,借由剧中人物刘经理之口点出戏文故事与剧场外的人生区别,也不由得程孝天以《四郎探母》中杨四郎那般口吻叹道:“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及到下半场,父女间冰释前嫌,突破逆境,勉励成长,进而从戏中看出人生理念,剧中人不只最后活出了自己,也缔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戏里戏外》的剧情构想来源于李宝春老师小时候与家人共同生活成长的经历,而对他影响最深的家人就是他的父亲李少春先生。剧末高潮处,程孝天一句“这辈子,值吗”的台词,似也映射了李宝春一生的个人写照。全剧采用“戏中戏”结构:《劈山救母》《钓金龟》《游园》《长坂坡·汉津口》等经典折子戏,在剧情尾声集中呈现,为全剧情感铺陈带来张力与深化,一方面展现了当前台北新剧团生旦净丑各行当演员的实力,另一方面彰显了国粹艺术的传承。可以说,《戏里戏外》这部剧作,不但代表了李宝春的自信,还告诉我们,直到现在,李宝春老师仍对京剧和舞台充满了想象和挑战。也只有身兼编、导、演的李宝春老师,能怀着爱戏如命的热情和使命感,尽自己毕生的京剧生涯功力和创作能力,推出这部集大成之作,带着台北新剧团的中青年演员们,成器成角,展现了他们的实力和号召力。
然而,平心而论,由于相似题材作品如李国修《京戏启示录》、陈佩斯《戏台》《惊梦》珠玉在前,《戏里戏外》全剧又有着李宝春老师独特的私人印记,“新老戏”的品牌更多在于对骨子老戏的梳理、整合、剧情编排,加之交响乐、舞台剧、音乐剧乃至多媒体视觉艺术的融入,虽展现了当今台湾地区多元艺文环境,但是如果对这些不多做了解或者不熟悉的观众难免会产生一定隔阂。在京剧传统戏迷更热衷于骨子老戏,看戏捧角以及讲究程式化演绎的当下,如此不错的戏码巡演的票房压力可见一斑。现场观众的叫好声和鼓掌声,更多聚焦于剧情中戏中戏部分对传统折子戏的演绎和李宝春老师在剧中对梨园人生顿悟的念白和唱段。
《戏里戏外》的制作人辜怀群老师说,此剧是一出新编京剧,并非淡化京剧色彩,而是在忠于京剧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不同艺术的演绎,让传统与当代在同一舞台上碰撞出新火花。又曾说,“两岸同文同种,最能互相欣赏。我们戏的知音和批评者都在大陆。”期许今秋走进剧场的观众,在这部新编京剧《戏里戏外》中,得到不一样的戏曲体验,借此一窥京剧在台湾地区当下发展的现状,感悟到戏如人生的真谛。



